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型工业化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载体。新型工业化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而人文经济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出的重要课题,即“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以新型工业化为切入口、人文经济为支点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新型工业化与人文经济相辅相成,融合共生。新型工业化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人文经济丰富内涵的“硬实力”展现,文化很发达的地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同样走在全国前列。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等未来产业是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保持健康平稳增长的重要保障。新型工业化与人文经济相互协调发展,要全面推动工业化与数字化、智能化融合,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变革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而这一切的关键因素在于人的发展,我国已经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方向转变,新型工业化就是以人才为本的工业化,是人才与产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也是人文经济深刻内涵的重要诠释。
新型工业化丰富了人文经济的时代内涵。加快建设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新型工业化的关键在于科技现代化,人文经济的核心在于教育、科技、产业、文化、人才五位一体有效融合。强化土地、资本、技术、人才和数据等相关要素的使用效率,打造一批新型工业化示范发展基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进一步释放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的增长潜能。深入开展大数据领域的创新应用研究,提升大数据关键技术水平,培育创新应用场景,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推进大数据领域创新联合体建设,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模式,激发数据创新应用活力。充分利用自身研究能力优势,注重场景、算法、数据、产品等各种形式的成果产出与转化。紧紧围绕国家宏观战略,布局海内外生产、制造、研发等基地,加快纳米技术、生物医药、半导体、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人文经济时代内涵。
产业创新集群发展是构建具有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人文经济生态系统的必由之路。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源泉。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逐步提升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融资方式、成果转化等能力。先进制造业要加快布局未来产业,重点发展前沿新材料、光子芯片与光器件、元宇宙、量子技术等。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对接上率先取得新突破。要充分利用科创园区作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集聚创新要素、培育企业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在全国科创园区现有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开展集中研究、协同攻关,以原始创新提供产业链上游源泉,集聚平台、人才、资本和创新成果,构建具有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人文经济生态系统。推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要持续深化与国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建具有重大战略性的合作平台,推动新型研发机构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连通研究成果和技术产品之间的“断裂带”。充分激发全国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全球研发中心,着力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创新梯队。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强磁场”作用,吸纳更多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各类科创载体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进一步放大“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产城融合”的协同效应,以人才为中心,加快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快速发展。
(作者为苏州市委党校经济教研室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