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聚焦新质生产力 ·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作为沿海发达省份的江苏,通过加快科技创新、全面深化改革、培养高精尖人才等,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型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近年来,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突破传统产业的发展瓶颈,为中国提供了弯道超车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宝贵机遇。当今时代,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持续突破,智能时代正加速到来。如今的人工智能产业已进入全新的ai 2.0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在元宇宙的各个层面、各种应用、各个场景无处不在。元宇宙引领着社会的全面创新,而人工智能正是数字时代的关键性技术。元宇宙是数字社会,是人类社会新形态;元宇宙是数字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元宇宙是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最高形态,为人类社会实现最终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的路径。
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江苏有条件、有能力走在前、做示范。江苏积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为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江苏科技部门以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前沿技术研发突破,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展新质生产力。生产力的数字化、智能化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目的是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未来产业,江苏有着良好的科技创新条件和基础。江苏省有15所高校拥有未来产业相关学科38个,超过75家重点研发平台发展未来产业相关技术研发和重大项目攻关。江苏正致力于加快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打造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
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保证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就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时,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是调整生产关系的重要方式,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创新体制等改革,推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关系深度变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含的巨大潜能。现实中,我国科技创新体制中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重大改革推进步伐不够快、相关领域改革协同性不够、高技能劳动者供给不足、评价制度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等,这就需要进一步深化全面改革,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与其相适应的体制和机制。
继续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以改革的办法打通堵点卡点,必将有效破除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和障碍,让创新创造源源不断涌现,激发新质生产力。江苏从体制机制层面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先后出台了《江苏省加强基础研究行动方案》和《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
培养和造就高精尖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
生产力的核心是人,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是决定性因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依靠的是人才和教育。无论是硬实力,还是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归根结底要靠创新人才。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拥有大量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具备综合运用各类前沿技术能力的新型数智化人才。因此,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强化高素质人才培育,培养和造就高精尖人才是关键因素。颠覆性技术创新和新科技的发展所需要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这些都为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高校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应致力于进一步创新科技科研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更好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江苏作为教育大省、人才大省,科教资源雄厚,拥有许多培养和打造核心技术人才的高校和科研基地,江苏“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要根据科技发展新趋势,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人才培养模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培养急需人才”。江苏有5.1万家高新技术企业、9.4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47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培养和造就高精尖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人才总量超过1560万人,为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理论引领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既是立足江苏,更是放眼全国。我们应当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升级为关键,以人才培养为基础,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赵业丽 许素菊 作者赵业丽为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安徽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许素菊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元宇宙应用场景创新工程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元宇宙哲学中心主任,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本文系“基于唯物史观视角的新质生产力研究团队”〈项目号:awkytd202402〉的阶段性成果)